【分析】
1.模板支架支承在松軟地基上,不牢固或剛度不夠,混凝土澆筑后局部產生較大的側向變形,造成凹凸或鼓脹。
2.模板支撐不夠或穿墻螺栓未鎖緊,致使結構膨脹。
3.混凝土澆筑未按操作規程分層進行,一次下料過多或用料斗直接往模板內傾倒混凝土,或振搗混凝土時長時間振動鋼筋、模板,造成跑?;蜉^大變形。
4.組合柱澆筑混凝土時利用半磚外墻作模板,由于該處磚墻較薄,側向剛度差,使組合柱容易發生鼓脹,同時影響外墻平整。
【分析】
全現澆工程大角豎向呈折線,或明顯傾斜,大于規定,不方正,甚至變成小圓角。
原因分析如下:
1.模板不合要求,端面不方正,相鄰兩塊模塊無法呈90o夾角。
2.模板安裝不嚴密,未注意靠吊垂直度和方正度,或在安裝后受碰撞發生錯位。
3.模板使用維修不當,固定連接件內灌入混凝土漿,不易搬動,有時敷衍了事,不加處理。
【分析】
1.底盤結構未經力學計算,剛度較小。
2.起吊時四個吊鉤鋼絲繩長短不一或碼放垛底楞不平。
3.多次重復施加預應力,此力對底盤是偏心荷載,引起較大變形,放張后外力消除,留下剩余變形。下次施加預應力后,偏心值增大,變形也增大,重復次數越多,剩余變形越大,導致不能使用。
4.內胎面用鋼面板過薄,區格劃分過大,隨使用次數增多而凹凸不平。
5.清模時錘擊硬傷,隔離劑不良,混凝土粘結錘擊硬傷。
6.起吊、運輸、碼放過程中撞擊,造成硬傷。
7.焊接不良,焊縫不夠,焊后內應力過大導致變形。
8.局部受力區零件構造處理不當,如模外張拉的預應力圓孔板梳筋條焊在槽鋼上,受力后引起槽鋼翼緣變形。